司志霞:一直从事固定语音网的维护,是网络维护中心负责业务开通响应的主管。曾获得“潍坊市技术比武交换专业一等奖”,“潍坊市网运技术能手”称号;多次获得市公司先进个人称号;其“VPN业务在计费系统的实现”的合理化建议获得市公司二等奖,省公司三等奖;所带领班组研究的《提升固网电子工单成功率》获得山东联通QC小组优秀成果奖。
喜欢与司姐坐在一起采访聊天的感觉,亲切、自然,毫无拘束,你总能从她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正能量的存在,感受到她对企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。她特有的细腻、耐心与坚韧,以及困难面前从不说“不”的特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时常在想,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总应该离不开这些基层工作者奋进的足迹。
永远难忘的光改
“光改”对每一个联通人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。是对个人精力极限的考验。工作量的骤增,超负荷的运转,但面对这些,她毅然选择了---坚持。根据职责分工,网维业务开通班组负责整个潍坊地区PSTN语音设备下电。业务工单量比平时突增了10倍,而且不仅要负责市区还要负责11个县市区的用户数据实现。作为小组负责人,司姐必须合理安排,认真负责,仔细核对,不能有半点差错。为掌握详细信息,司姐积极参与制定了5号机、西门子、华为等PSTN交换机型的退网方案,针对每一种机型的不同特点,每个模块局的设备类型及用户量,提出合理退网建议。为了及时处理各种业务,司姐带领班组加班加点,不分昼夜。白天处理普通用户割接、县公司的批量数据修改、集团客户的虚拟网改造、集成系统异常业务工单、割接后各种电话业务故障。晚上割接母局以及业务量大的模块局,有些重点客户的割接都是安排在晚上10点后,第二天没有时间休息,还要继续处理前一天割接的遗留问题,同时进行新一轮的割接。记得6月24日晚上,888母局(潍坊市最大母局)第三批割接加上电业局宿舍割接,需要手工配端口3600个,加之县分公司也在大批量割接,业务工单暴增。在白天已经处理异常工单1100余张情况下,班组又为今晚的割接忙活到了23点多。此时,大家已经累的头昏脑胀,眼睛发涩。司姐考虑到班组6个人,有4个女同事孩子还小,2个男同事已经连续三个晚上没有睡觉,同时第二天还有大批量业务割接,司姐坚持让同事们先走,自己留下来,继续拖着疲惫的身躯,为第二天一早北海花园模块局的割接整理号码表,而干完之后,一看表,已是凌晨3点。回想起光改,司姐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她的父母,她唯一的亲兄弟在光改期间突然脑溢血去世,在赶回淄博处理完后事之后,手中电话就一刻没有停过,善良醇厚的父母劝她早回去别耽误工作,而手足离别之情加之她在父母最悲痛的时刻没有好好陪伴、宽慰老人至今成为她最深的伤痛,说到这,我看到司姐眉头一皱,眼角湿润。
办法总比困难多
司姐总是贴身带着充电宝,由于工作属性特殊,司姐的电话要随时保持白+黑、5+2的畅通。有时候夜里一个电话,司姐就要马不停蹄的跑来单位处理障碍。“时刻保证用户通信畅通”是司姐给自己头顶悬挂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这种自我加压的危机感成就了今天同事与用户对她的信赖和认可。其中,集团客户个别棘手业务的开通体现了司姐工作的成熟与老练。军区虚拟网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网,拨打本地军区或省外军区以及公网都使用不同的虚拟网接入码。光改之后,省公司IMS设备上实现该业务在全省尚无先例。考虑到集团客户的重要性和使用感知,司姐多次联系省公司网运部门协调解决,最终上级部门同意在IMS上开通,但要求潍坊公司负责测试。按常规来说,大多数业务测试都在济南进行,因为济南有工程师在现场,便于发现问题立即解决。但因该军区特殊,司姐二话没说马上答应下来着手进行。经过300多次的拨打测试,期间,拨不通联系省公司,修改参数,再测试,再修改,同时进行计费验证。由于需要客户提供对方号码测试,特别是省外长途军区号码。但部队的私密性决定了他们不愿提供,同时也怕测试多了影响对方,等到确实需要才让我们测试,省外长途还分9位长和10位长,而且还必须通过用户反映,我们才能知道结果,再反馈到省公司,省公司再修改数据,经过反反复复大约1个多月的时间,潍坊军区虚拟网终于在全省率先上线,至此其他兄弟公司的军网虚拟网改造纷纷效仿潍坊,并为他们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和经验。
不仅于此,司姐还通过自己的技术创新解决了很多难题,例如通过给每个县公司建立NGN虚拟网交换机来解决用户只用一号通手机的固话数据处理等。多年的经验积累,司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“司式”故障判断方法,司姐经常整理日常所学,把常见的固话故障整理成小案例让大家借鉴学习,例如针对传真机无法收发传真的问题处理、pos机不能刷卡原因分析、模拟中继线电话无法连选接入平台等。同时积极组织小组成员不断丰富知识储备,在IMS大量上线前,组织大家总结最实用的数据制作模板,联系华为工程师实地培训指导,利用午饭等间隙时间考试巩固加深业务知识,大大提高了整体班组工作能力。
同事和领导谈及司姐,评价都高度得一致:我们司姐呀,就是一只默默无闻,甘愿付出的“老黄牛”。走笔至此,突然想起藏老的一首诗:块块荒田水和泥,深耕细作走东西。老牛亦解韶光贵,不等扬鞭自奋蹄。
通讯员 徐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