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有效提升线路维护质量,保证通信网络高效运行,中国电信济宁分公司积极创新线路维护工作机制,通过划分“责任田”,全面实施线路维护支撑包区责任制,取得积极成效。
针对线路维护“大锅饭”模式下存在维护人员被动应付障碍、主动维护意识普遍不强的问题,济宁电信公司与代维单位共同出台了线路维护“分片承包制”的创新举措,进一步细化了维护责任,将全市电信网络分为三个片区,3名网运部维护队员根据自身维护技能,结合各交接区内的设备复杂程度,通过公开竞聘成为分片承包人,并签订了《承包责任书》,每个片区配备2名队员。同时打破了维护人员身份界限,实行“同岗同绩效”和“浮动绩效”制度,维护人员的月度绩效系数根据承包人的基本工作量、线路障碍发生率等指标综合评定。代维单位也进行了片区承包,最终形成了网运部线路支局+代维线路支局的线路维护模式
搞好综合维护急需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。为推动维护人员专业技能的融合,济宁电信公司加快开展了维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,通过编写综合维护手册,建立培训、绩效引导等机制,推动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向一专多能迈进。维护片区三个人也要求协同处理维护作业计划、修障、验收等各类工作,在完成好自身主要工作的情况下,迅速熟悉对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,当好AB角,大家取长补短,互相学习。同时,维护片区与网络操作维护中心的包片人员结对,接受多专业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,在实践中提升综合技能。
好的工作模式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来护航。济宁电信公司积极做好包区责任制实施后网格运作情况的评估,从指标和能力两个维度建立起二维评估体系。指标评估主要包括修障、作业计划、资源管理、材料安全四个方面,具体细化到障碍发生率、修障及时率、设备完好率、资源准确率率等内容。服务能力评估主要包括综合维护能力提升、服务能力、维护效率三个方面。
通过各种有力措施,推动了线路维护包区责任制的实施。截至目前,通过主动维护中继线路排除隐患72处,迁改101皮长公里,杆路升高62处;干线更换井盖井圈13处,悬挂及更换标识牌50处,粉刷及更换标桩70多处;接入网整治12个机房,排除隐患达161皮厂公里(包含供电隐患和供电改造);10处链路成环优化工作,41个基站已纳入环路,实现双路由保护;验收光进铜退等公司投资项目168个,自投资项目118个。障碍发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2.5%,障碍历时大大低于省公司规定指标。
(通讯员 尚春花 高君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