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底,秋雨缠绵,半月不歇。天像捅破的棚子,滴滴答答,牛毛遍撒,淫雨霏霏。好不容易抽个半日半晴空档,到微山湖的北部山区采访,山乡装维员——杜立坤。
杜立坤,29岁,满脸稚气,身材挺拔,一气男中音,说话带有腼腆,是标兵中的典型,屡夺大奖,上过报纸,受过全市区表彰。连续两年“装机及时率”第一名,装机平均时限20~30分钟;“装带营”竞赛中营销第一名。
不忘初心,情洒山里
微山湖北部山区系太行余脉,秃山秃岭,延绵百里,像几条悠闲的龙,静安卧伏。泛黄的山林枫色掺杂,秋景纵深。我的车子在山乡公路上行驶1个半小时,上午10点到达两城联通营业部。刚进门正巧遇上来取光皮线光分箱的杜立坤。
小杜比前年初见时胖一些。他说:“现在村网都已光改(光纤网改制),大工程已结束……嘿嘿,我也跟着胖点了。”前年光改时,他人瘦了一圈,每天起早贪黑,在山里装移机带营销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,骑摩托车每天往返60公里。
载上杜立坤我们一路北行,去他的一个包片管区。车子行驶5公里后离开马路,转弯开进山里。山村沿着大山零散撒落,穿过山豁子直到南箔村。途中边行边采访。小杜每天行驶这条山道,负责黄山、北箔、南箔、鲁村四个管区的16个山村,3700多宽带用户。
说到工作量的时候,直接问:小杜,每月薪酬能拿多少?小杜淡淡地说:“每月四五千吧,比其它的机线员还高很多。”我知道机线员的薪酬制度是“底薪+计件”,薪水能直接反映业绩,干得多,提酬多。前两年,初搞“装带营”时,业务集中发展,小杜月薪达七八千元。如今,突击活动结束,薪酬回落。小杜说:“说实话谁也不是单纯为了钱,山里的人好厚道实诚,七八年的工作经历都成了朋友。外面的薪水再高也不能跳槽,舍不得!家家户户的路由、布线、宽带、电话、电视都太熟悉了。为两个钱半途而废,人家会说咱没出息。”
说着来到南箔西村的一家皮防站,这是一处孤零零的院子,小杜说:“这里还有几个常年的病人,都说传染,也没人过问。多年也没电话,也没网络。”说着小杜下车,穿好铁鞋,爬上山林前的电杆,核对线号,边整理线路,继续说:“去年,我觉得这里的人怪可怜,太孤单了,就和人家商议,又请先施工队给他架上了光纤杆路。没想到院子里一下就装了4户宽带,这不,还有要再装电视。”离开南箔时,小杜说:“越是了解山里人,越是有感情!”
匠心守护,山乡“精品网”
从南箔返回时,沿着杆路前行。杆路上的光缆、下户线、钢绞线都捆扎的整整齐齐,一眼能看好几里路。知道这就是杜立坤维护的网络,光分箱规范,线路整齐,拉线齐全,三线交越规整,入户线有序。不禁问:在山村干了近十年取得诸多成绩,有何经验?小杜略加思索地说:“没啥!实干呗!”
车子在山路缓缓穿行,他忽然指着去鲁村说:“这也是我的片区。这里还有一些农户都应该成为待装户。只要服务跟得上,村里的业务量全能拿上来。”他按耐不住内心的的喜悦:“在山村搞维护和营销,一靠勤,二靠跑。三靠信任。这里的线路动不动就是十几里路,线路长,地形复杂,不是在山梁子,就是在山窝里。干一件事要仔仔细细,这样可以省很多事。线路扎好了,理顺了,记清了,将来维护或装机都很省事。做营销更要勤打听,勤跑腿,勤上门。”“现在不是提倡工匠精神吗,我理解就是要有能工巧匠的技术,有专心致志的态度,有忠于职守的严谨。”
几天前,小杜在给用户维护宽带时,用户在说:“鲁村我有一门亲戚,前几天还问宽带的事情,似乎也想装,说是为了外打工的孩子。”人家随口说说,小杜却当真:“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这位亲戚,给他打个电话?”用户立刻打了电话,预约了时间。当天下午,小杜就骑车直奔鲁村,“亲戚”李先生看见小杜,十分惊讶:“你还真是个急性子,说来就来了。”
就这样,给鲁村的李先生家办了4G+宽带+IPTV 的融合业务,同时,有顺手查询了鲁村的网络质量。小杜维护不忘经营,说话不忘联络。
真情“焐热”蒜农心
杜立坤的妻子患有甲亢,还有一个三岁儿子,小家庭只靠小杜一人挣钱。小杜说:“现在这份工作我十分珍惜。从没有非分之想,只求老实做事。不仅为了自己,也是企业形象”“能多走一步就不少走一步,能多干一点就不减少半分。”
5月,大蒜收获。杜立坤顺道到大蒜收购点,问:“今年的大蒜咋样?”蒜农摇头:“蒜是好蒜,个头、斤两、味道都好就是销路不好。”杜立坤说:“没上网查查?另寻个买家?”这句话提醒了蒜农转而又摇头:“这破手机不能上网,查也查不到呀。”杜立坤赶紧掏出自己的手机说:“用我的手机试试。你办一个4G,随时随地能上网查询、蒜价、买家、市场都一目了然。”他边说边演示,一下就搜出9万多条大蒜信息。这下可把蒜农震惊了,连忙问4G手机咋回事。杜立坤紧跟着就推出早已准备好的套餐计划,不出四十分钟,4户蒜农全部办理4G手机,2户还办了“智慧沃家”。
一个月后,小杜又来见蒜农。刚进门,蒜农就高兴地说:“今年多亏了你,发了!”小杜顿时轻松许多,问:“找到销路了?”蒜农说:“可不是。上网天天找,找到了南方几家要大蒜的,一次就提价到4.5元,比去年高2元多,发财了。”小杜高兴地说:“我没坑你吧,上网就能帮你致富。”蒜农连忙说:“哪里是坑,这分明是帮我们,俺非常信任你了。俺很想要请你吃饭哩!”小杜又说:“吃饭,免了。您还是帮我多拉几个客户就行。大家都上网大家就可能都发财。”蒜农爽快地大笑起来:“哈哈哈,好好!这太简单,我把亲戚朋友都介绍给你。”
就这样,杜立坤靠腿勤、嘴勤、心勤,在14个山村都建起了人脉。这里有热心人、有乡村医生、有小学教师、有村干部。只要“朋友”身边有人装宽带、用4G的意向、或家中终端有故障,他们就立马给杜立坤打电话。杜立坤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。他说:“我与山里人既有服务关系,又有一种亲情在里面。”
通讯员 冯雅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