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天热,七天冷,半月刷手机,一个月不见影。”这是一位手机卖场店长变成的顺口溜。原意为,在四月、五月的业务“淡季”代理商卖场所招新店员,两三天热情十分,七八天后心灰意冷,半个月自顾刷手机不顾客户,一个月后辞职走人。由于代理商培训不到位,店员业务不精又逢淡季,如有客户来又支应不了,新店员只能像走马灯一样更迭不断。
现象一:昨天,笔者在代理商柜台又见一位新店员。虽说不太会招徕顾客,但也能支应几声,有空就在小本子上记些东西。问,小本子都记了什么?店员说:“把手机的性能和促销的重点都记下来。”还说:“上面的培训都是一些听不懂的手机卖点,技术热点,没有营销入门。可我是第一次站柜台呀!”不言而喻,这是一个初涉营销行列新手,连最基本的营销能力都不具备。她说:“我来两天了,还没有摸着门儿,别人谈业务在一旁听,很难弄明白。”
如此看来,是代理商培训不到位,培训店员不抓基础等于“空中楼阁”。难怪说“三天热,七天冷”。如此靠“悟”营销技巧,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派上用场。灵巧一些的也要磨三月知道一点营销,但也是囫囵吞枣。看看代理商的店员的言谈举止就明白了,不是像大将军掐腰执案,就是像猴一样佝偻伏柜。说话更是无头绪,无重点,无礼貌。如此这般用户怎能接受?
现象二:笔者在自有厅里也有一档子事。在营业大厅里偶遇师姐,说是来办宽带续费。负责接待的是一位有工作十多年的老营业员,逐也放心。
听说来续费,营业员也不失时机地开展了“业务升级”促销,一通说辞没有说动,笔者只好帮助说服。师姐是一位画家,明确提出“联通电视能不能看到书画节目?”我很自信地说:“能,有‘墨宝’‘鉴宝’‘书法’等节目。”说着引去演示观看,可惜搜索半天没有找到。我确实看到过书画类节目的,怎么演示没有呢?营业员这才发话:“有些节目我们的演示里是没有的。”好歹师姐还是相信了我,决定由原来的单产品宽带“升级”到融合业务(宽带+2部4G+IPTV)。这时师姐提出“能不能让两房间同时看电视呢?”营业员说:“可以,不过你要再加10元。”师姐顺利答应,并且拿出身份证和钱款。事情发展到此时,我想一定是办成的。于是暂时到别处拍照,十几分钟回来,见她们还在算计,没办。营业员越算越糊涂,加了业务、装机、设备等几次费用师姐并一一答应,但营业员却还没算明白。四十分钟过去了,师姐只好说:“算了吧,我还是按原来的续费吧!”……。
柜台的两现象,不得不让人思考:前者,代理商在培训上不用心,等于“半截子”营销队伍。培训不打基础等于建楼不要基石。新手不入门,难看懂门道。后者,虽有十几年的营业经验,对业务不求甚解,不懂结构,不解支撑,也属“半拉子”业务。仅限于台面上浅层受理,不能深层把握业务衔接点、提升点、增值点……最终还是要半途而废。前、后两例子同属一类问题——用心不一。所折射出的问题是:(1)五月虽是“淡季”但绝不是没有市场。(2)营销不是贩青菜,什么人都能得来好。(3)会办理业务但不精通,也是半途而废。归根结底就是做事情不能精益求精,不用心就是不细致。乍一看什么都做,什么也都有,但是就差一成“精致”。精致是用心的结果。心,用之则“精”,不用则“粗”,俗话说“粗枝大叶害死人。”
做事不用心,业务就学不精用不细,既不能调动支撑系统,又不能深挖资源,这样的业务怎么达到盈利的理想。代理商的培训只抓表面的热门,忽视入门基础,带来的就是这样的“走马灯”无定局。营业员的业务做不到用心求精,就无法应付多变的市场,多诉求的用户。
营销的学问有三大内容:一是谈判,二是维系,三是支撑。营销,“营”者围绕,引申为“打理周全”。“销”,是指产品——商品——实用的转化过程。三者统属于业务范畴。谈判是综合业务体系,表述业务实质,贯穿企业目的交流方式。维系是业务结构和支撑点、衔接点的联系。支撑是企业利用链条的重要环节,是前台业务的组成部分,没有后台支撑也就没有前台营业。一个善于营销的人,就是善于与用户交流的人,也是善于运用支撑系统,打理营销体系的人。
一个营业员要做到业务精益求精,就要树立“匠心”意识。匠心营销,就是精益求精。把心用在工作上,把心用在细节上,把心用在联系上。学业务要用心,思考结构要用心,熟悉节点要用心。在营销中,没有匠心意识,营销工作就无法深入,服务业无法提升,业务水平更无法提高。因此营销是要做好“匠心”文章。
用“心”谈判。“谈生意”的主题就是“谈”,是交流。俗话说“自己拥有一桶,才能给人一瓢”,与客户“谈生意”要有足够的业务知识储备,有充分的市场信息资源,有预案,有思路,有形式,有语言。
用“心”维系。维系是一个体系问题,牵涉到整个企业利益的持续周期。对于老用户要有足够的资料备份,见面要熟识,说话要逻辑,资料要经常补充。让用户有一种“老熟人”的感觉,这样才是尊重,才能赢得信任。
用“心”支撑。支撑系统是窗口业务是另一半。没有支撑系统就没有营业,二者不可分割。一个营业员如果只认为桌面业务,不熟悉支撑,就很难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,这就成了“半拉子”业务。不仅要用心维护技术上的支撑,还还要做好服务上的相互支撑。只有了解支撑的每个节点,才能找到业务增长点,完成服务目的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“急用户所急,想用户所想”。
通讯员 冯雅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