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下习字,抄录《劝学篇》其“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”之句,受用一生。劝学、劝勤、劝向上、劝努力奋进,皆为人生之精意。勤与懒,贯穿人性、人格、人品,事业始终,历来为成事之源,立足之本。时下便有二例可鉴……。
例一:值月底月初,营业厅有百十位客户等候。代理商店员熟视无睹,自低头刷屏,本营业员忙活不迭,受理时长不一。加之厅内缺少导购,客滞留闲耗,愈显懒散,且抱怨不休:“要不是因99元不限量卡还值得一等,早就去别家了。”“没见过办业务这么慢的。”的确,有营业员受理1户一个多小时,有的却能一个顶仨,办一看二揽三。
例二:前日下午15:40,厅内客少,营业员有受理者,亦有交嘀咕交耳者。小陈赶着统计日控量,代理商店员依旧刷屏。此一位女客进,自取号,无人问。小陈余光瞥,立迎:“欢迎光临,您要办理什么业务?”女客:“办卡。听哥说,有不限量业务。”小陈停下手中活儿问:“是电营的?是哪位与你哥联系?”女客茫然“不知接了谁的电话。”小陈询问姓名又翻看名单,未果,立刻接单。为之办理99元不限量业务。尚未办完又来2位,小陈一边办业务一边招应……。不出一个小时连办3部4G“不限量”业务。至此,谁还能说业务淡季?小陈至始至终,忙里忙外,满写一个“勤”字。
“小懒即散,久懒必惰”
俗话“小懒即散,久懒必惰”。懒,倦怠,散漫无力。惰,以懒为由,陋习不改。懒与散系姊妹,散与惰似母子。营销与服务乃是勤者事业,散人不适,懒人不做,自古有“嘴勤、腿勤、脑勤”之说。如今,营销勤者皆目标清楚,服务用心,主动勤快,业绩高于同行。懒者,嘴行千里,腚不挪窝,不是不差钱,而是懒得动。民间有话“懒牛屎尿多,懒人明天多”。懒人“三观”出偏差,一是死抱“大锅饭”,能混则混,能推就推。二是呆候天饼,无责任心、不求进、失志向。陶朱公商训“生意要勤紧,懒惰则百事废。接纳要温和,躁暴则交易少。”通信营销也同生意店铺,勤则生,懒则废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不劳不得,是社会分配之原则,市场之规律。此番明理,世人皆知,一旦沦及自身,便“做不得”“等明天”一推再推。人之惰性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喜平均,好浑水摸鱼,爱走下坡路。小陈经验得结论:简单营销并无甚高深奥秘,无非“勤、敏、实”。即:勤快、敏捷、扎实。
费思量,如何“勤”?勤,懒之克星。企业管理中的弱、散、慢。惰为劣性,为牢骚、抱怨、阻碍、拉后腿之根。管理的薄弱和不到位,滋生团队惰性。勤能治懒,勤能激发热情,勤能挖掘潜力。陶朱公还道:“能识人。知人善恶,账目不负。能接纳。礼文相待,交往者众。能敏捷。犹豫不决,终归无成。”此为古代“生意经”,所言明理:以勤做事,勤能成事。
“勤”生激情,无事不成
激发热情,克服惰性。“惰性”来自懒散,懒散发于修养欠和管理缺。懒惰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。员工惰性:一是经验不足,二是缺乏学习,三是不能自律。管理懒惰:一是有章不循,奖惩不明。二是疏于培训,缺乏引导。三是约束松懈,德不配位,执纪不严。
试回想,员工被聘初期,谁人不是抱梦而来。时间久,无学无进,产生疲倦,缺乏反思,不能及时纠错,故而梦想丢失,意志消沉,前途迷茫。因此,唯反思方能总结经验,以利于取长补短。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、新理念、新目标。自律才能让管理制度发挥作用,有规有矩,执法守度。
首先,提升素质,在学习上下功夫。对员工个人“修养”要引起重视,修养决定素质,素质影响行为。万丈高楼平地起,个人修养要从基础抓起,学习乃是基础,反思体会学习。韩愈言“学知不足,业精于勤。”知不足,才能到问题,才能发现自身修养欠缺。知不足,才能求弥补,善学求学,吸取经验。华罗庚说“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,唯有学习,不断地学习,勤奋地学习,有创造性地学习,才能越重山跨峻岭。”要求管理者,为员工创造环境,鼓励学习,提高素养,规范行为,努力反思,不断进步。
其次,发掘人才,从培训上下功夫。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抓培训不是浪费时光,而是最佳人才路线。当今市场竞争,是人才竞争,优秀人才能带出优秀团队。人才来源,一是寻觅招聘,二是培训培养。招聘系偶然,培训成必然。不培养人才,就没有人才可用。
再次,发挥资源作用,在管理上下功夫。人力资源“转化”人力价值,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。人力价值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元素,是由人力资源转化而来。管理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培训、约束、提升、选拔人才实现人力价值的过程。人力价值越高,企业活力越强,发展越快。常言道“没有真正惰性的员工,只有惰性的管理”管理懒一寸,员工散一尺。管理者没干劲,颓废懒散,队伍就不可能有激情和动力。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有勤快的管理者,才有勤奋的团队。
总之,员工队伍的勤与懒,不单是个人修养问题,是综合因素,牵涉方方面面。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展现价值,感受快乐,保持激情,必须认真反思“懒”,研究“勤”。管理者既要从实际出发发现勤,杜绝懒,又要高瞻远瞩,疏导心理,引导方向。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这就是要求管理者,求扎实,做表率,打先锋。要让员工有工作热情,有归属感,成就感,获得感。
通讯员 冯雅令